您的位置:首頁 > 相關資訊 > 行業新聞
工程結算資料虛假:責任認定與法律風險防范
時間:2025-08-26 16:37:47 來源: 作者:
工程結算資料虛假:責任認定與法律風險防范
一、虛假結算資料的類型與法律后果
(一)常見造假手段
工程量虛報:
如湖南懷化案中,鄧玉時通過偽造混凝土配合比報告,虛增C30P8混凝土用量達68016m³。
材料價格造假:
篡改采購發票、虛構品牌型號(如將普通建材謊稱為"特種材料")。
技術資料造假:
偽造檢測報告、驗收記錄(如泉州案例中造價工程師出具兩份總造價誤差超50%的結算文件)。
(二)法律責任劃分
施工單位責任:
民事責任:根據《民法典》第577條,需承擔繼續履行、賠償損失等責任。
行政責任:《建筑法》第69條規定,可處罰款、降低資質等級或吊銷證書。
刑事責任:虛構事實騙取工程款超50萬元的,構成合同詐騙罪(如湖南案中鄧玉時獲刑5年6個月)。
建設單位責任:
國有項目主管人員指使造假的,可能構成濫用職權罪或貪污罪。
監理單位責任:
未盡審核義務導致虛假結算通過的,需承擔連帶賠償責任(如監理方未發現混凝土技術資料造假)。
造價咨詢機構責任:
依據《注冊造價工程師管理辦法》,可處警告、罰款甚至吊銷資質(如泉州案例中造價工程師被罰7000元)。
二、典型案例與司法實踐
(一)湖南懷化鄧玉時合同詐騙案(2022年)
案情:鄧玉時作為項目部工作人員,通過偽造混凝土技術資料、虛報工程量,騙取交投公司工程款3110萬余元。
判決:法院認定其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,判處有期徒刑5年6個月,并處罰金20萬元,同時追繳違法所得。
啟示:
技術人員參與造假的風險極高,需建立內部合規培訓及舉報機制。
審計部門應引入大數據比對技術,自動識別異常數據(如同一工程多次變更單價)。
(二)泉州某工程咨詢公司造價造假案(2024年)
案情:某公司一級注冊造價工程師出具兩份總造價誤差超50%的結算文件,被住建部門認定為虛假記載。
處理:公司被扣信用分10分,造價工程師各罰款7000元。
啟示:
造價咨詢機構需建立三級復核制度,避免因個人過失導致機構責任。
政府工程應優先選用信用評級高的造價機構,并實行"一項目一備案"。
三、企業合規與風險防范建議
(一)結算資料編制階段
數據真實性核查:
工程量核對:采用BIM技術建模,自動計算工程量并與施工圖紙比對。
材料價取證:保留采購合同、物流單據及銀行轉賬記錄,避免現金交易。
技術資料管理:
檢測報告、驗收記錄需由第三方機構出具,并加蓋騎縫章。
禁止后補簽證單,所有變更需經發包方、監理方書面確認。
(二)結算審核階段
發包方審核要點:
重點審查單價偏高項目(如對比同期同類工程市場價)。
對異常增量(如超合同10%)要求提供設計變更、監理日志等證明。
第三方審計介入:
政府工程應委托兩家以上造價機構背對背審計,差異超3%的啟動司法鑒定。
審計報告需附原始憑證清單,避免"以核代審"。
(三)爭議解決階段
證據固定策略:
施工過程還原:通過無人機航拍、時間戳照片固定施工進度。
資金流向追蹤:申請調取發包方銀行賬戶流水,證明工程款實際用途。
訴訟技巧:
對虛假結算部分主張"不當得利返還",而非僅依合同約定。
申請對造價咨詢機構、監理單位提起連帶責任訴訟,擴大追償范圍。
通過上述法律框架與實務操作的結合,即使面對復雜的工程結算糾紛,各方主體仍可通過系統化的證據構建和程序運作,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建議在專業律師指導下制定個性化方案,以實現風險最小化、權益最大化。
上一篇:工程建設合同詐騙罪認定:2025年最新判例與法律解析
下一篇:返回列表
相關資訊
浩云動態RELATED
更多>>最新案例NEWS
更多>>2023-11-27
一般請律師打官司要多少錢?2024-10-25
遺產繼承紛爭:案例剖析與法律啟示2024-10-24
離婚財產分割中的遺產繼承權解析2024-08-06
工程合同糾紛法律解析案例:工程完工后對方以質量為由不付款2024-08-06
浩云律所助力企業破繭重生:成功代理廣告企業破產清算案2024-08-06
破產清算企業也有回旋余地?浩云律師助當事人成功破產重整保住資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