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 相關資訊 > 行業新聞
無書面合同也能追討工程款?這些關鍵證據和法律策略助你維權!
時間:2025-09-01 16:57:32 來源: 作者:
無書面合同也能追討工程款?這些關鍵證據和法律策略助你維權!
在建設工程領域,口頭協議或事實合同引發的糾紛屢見不鮮。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數據顯示,全國法院受理的工程欠款案件中,無書面合同占比高達18%,涉及金額超百億元。本文結合《民法典》第七百八十九條、2025年《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解釋二》及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,解析無合同情況下追討工程款的法律路徑,助您規避風險、高效維權。
一、無書面合同的法律定性:口頭協議的效力邊界
根據《民法典》第七百八十九條,建設工程合同應采用書面形式,但司法實踐對“事實合同”持開放態度。2025年《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解釋二》第三條明確,若承包方能證明實際履行了施工義務,且發包方未提出異議,可認定合同關系成立。例如,四川嘉陵區法院審理的“杜某訴蔣某工程款案”中,雙方僅通過微信確認工時與單價,法院結合施工計量表、電話錄音等證據,最終支持6.28萬元工程款請求。
關鍵點解析
事實合同認定:需滿足“實際履行+對方接受”要件。如承包方已進場施工,發包方未明確反對,可視為合同成立。
規劃許可影響:若發包方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,合同可能無效,但需在起訴前補辦手續,否則需承擔過錯責任。
舉證責任分配:根據《民法典》第五百八十四條,主張方需證明對方過錯、損失大小及因果關系,無法確定時可參照行業慣例或合同約定。
二、關鍵證據收集:從微信記錄到施工日志的“證據鏈”構建
1. 電子證據的固定與采信
微信/QQ記錄:需完整展示對話雙方昵稱、時間戳,建議每30天通過“至信鏈”司法存證平臺公證一次。2025年廈門思明區法院案例顯示,連續3年的微信聊天記錄可作為工程進度、款項確認的直接證據。
電話錄音與視頻:需原始載體(如手機)及文字整理稿,重點記錄發包方對工程量、價款的認可。例如,南京高淳區法院通過電話錄音鎖定“錢一到就付”的承諾,支持利息訴求。
區塊鏈存證:采用螞蟻鏈等第三方平臺的電子證據,法院可直接采信,無需額外公證。
2. 施工過程證據的完善
工程聯系單:需建設、施工、監理三方簽字確認,明確增量工程范圍。如集美區某廠房案中,聯系單成為確認額外工程的關鍵證據。
無人機航拍視頻:2025年新規認可第三方機構出具的航拍記錄作為工程進度證據,需標注拍攝時間、地點及天氣條件。
財務憑證:銀行轉賬記錄需備注“工程進度款”;材料采購發票需通過財政部全國電子發票服務平臺驗證;農民工工資單需包含簽收人身份證號及手印,以鎖定用工關系。
3. 證人證言與第三方報告
監理、設計人員等證人需出庭作證,其證言需與施工日志、驗收報告等書面證據相互印證。
工程質量問題需提供第三方檢測報告,如發包方主張質量缺陷,需舉證施工期間監理日志及專業機構鑒定意見。
三、訴訟流程與策略:從起訴到執行的全流程指引
1. 管轄法院的選擇
根據《民事訴訟法》第三十三條,建設工程糾紛由工程所在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專屬管轄。跨省項目可約定“原告所在地法院”,但需符合合同自由原則。例如,北京某億元工程糾紛中,雙方約定北京三中院管轄,最終通過調解實現“分期付款+工程繼續”的雙贏結果。
2. 起訴狀的撰寫要點
訴求明確:需具體列明工程款本金、利息(按LPR的1.5倍計算)、停窩工損失等。如“支付工程款62825元及自起訴之日起的利息”。
事實與理由:需結合證據鏈,詳細描述施工過程、溝通記錄及對方違約行為。例如,杜某案中起訴狀重點引用微信記錄、施工計量表等證據。
證據清單:需分類編號,如“證據1:微信聊天記錄(2022年3月-2022年9月)”。
3. 庭審與執行策略
舉證質證:遵循“誰主張、誰舉證”原則,重點圍繞“合同關系成立、工程量確認、款項支付”展開。如對方提出質量抗辯,需提供監理日志及檢測報告。
財產保全:訴前可申請查封發包方銀行賬戶或未售房產,2025年新規允許查封預售資金監管賬戶。
執行階段:優先主張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,但需在執行異議期內提出。若發包方無財產,可申請以房抵債或通過司法拍賣實現債權。
四、最新司法動態與實務建議
1. 2025年新規解讀
《民法典合同編通則司法解釋》明確,違約金超過損失30%的可請求調整。如某案例中,因約定“每日千分之一”違約金被法院調減至LPR的1.5倍。
最高人民法院《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解釋二》規定,實際施工人可直接起訴發包人,但需證明“背靠背”條款無效。
2. 風險防控體系
合同管理:建議采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薦的《建設工程施工合同(示范文本)》,明確工程范圍、工期、計價方式等核心條款。
過程監控:定期召開工程例會,形成會議紀要并簽字確認;關鍵節點(如隱蔽工程驗收)需留存影像資料。
多元化解決:優先選擇調解、仲裁等非訴方式。如上海浦東新區建委下設的調解中心,2025年成功調解率達65%,成本僅為訴訟的30%。
結語
無書面合同并非追討工程款的絕對障礙。通過構建完整的證據鏈,結合2025年最新法律法規,承包方仍可有效維權。在法治框架下,建議提前簽訂書面合同,明確權利義務,同時注重施工過程證據的留存,以規避潛在風險,實現商業目標與法律風險的平衡。
上一篇:工程總承包合同糾紛訴訟實戰:最新法律框架下的勝訴策略
下一篇:返回列表
相關資訊
浩云動態RELATED
更多>>最新案例NEWS
更多>>2023-11-27
一般請律師打官司要多少錢?2024-10-25
遺產繼承紛爭:案例剖析與法律啟示2024-10-24
離婚財產分割中的遺產繼承權解析2024-08-06
工程合同糾紛法律解析案例:工程完工后對方以質量為由不付款2024-08-06
浩云律所助力企業破繭重生:成功代理廣告企業破產清算案2024-08-06
破產清算企業也有回旋余地?浩云律師助當事人成功破產重整保住資產